抑郁心理位置的概念不仅带来对早期发展阶段时间定位的改变,也增加了我们对小婴儿情绪生活的了解,因此大大影响了我们对整个儿童发展的理解。
这个概念的提出也为我们理解俄狄浦斯情结的早期阶段又撕下了一层面纱。我仍旧相信俄狄浦斯情结大致产生于半岁左右,但我不再认为这一阶段是施虐高峰阶段,因此我将重点放在婴儿与父母的情绪关系以及性关系的初始点。所以,尽管在某些篇章中(如第八章)我提出俄狄浦斯情结在施虐与恨意中产生,然而我现在认为,俄狄浦斯情结始自婴儿带着爱恨双重情感转向第二客体(即父亲)的时候。(在第九、十和十二章中,我用其他视角重新思考了这个问题,那时的看法与此观点比较接近。)我认为,抑郁的情感源自于害怕失去深爱的母亲,母亲作为内在与外在客体,是早期伊底帕斯欲望的重要诱因。以此,我将俄狄浦斯情结的早期阶段和抑郁心理位置关联在一起。
我也想根据过去十六年中的工作积累,对本书中的颇多表述进行更新与修正。但这些修正并不会对原有的结论作出根本性的改变,因为本书中的观点,基本上也是我现在持有的观点。而且,我工作的最近一些进展,都是基于书中原有假设,例如:内射(introjection)与投射(projection)的过程从出生起即开始运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化的客体渐渐促成了超我各个方面的发展;内外客体的互动关系自婴儿期早期就已开始,并大大影响了超我发展和客体关系;俄狄浦斯情结其实很早就已发生;带着神经质特征的婴儿期焦虑是精神病的重要标志。此外,在本书中呈现的游戏技巧(该技巧于1922和1923年发展出来),其要点都仍然有效。我后来的工作对它进行了优化,却不曾改变它。